作为对颜子品行的赞美,子贡所说的“闻一知十”经常被人提及。《论语·公冶长》中,孔子问子贡与颜子“孰愈”,子贡谦虚地回答“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最后,孔子表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以往各家对于此章的诠释,其争议主要发生在孔子所说的“吾与女弗如也”,而从智性的层面肯定颜子“闻一知十”的聪颖,则没有异议。
《论语注疏》中,邢昺表示“此章美颜回之德”。对于子贡赞美颜子“闻一知十”,邢昺解释道“子贡更言不敢望回之事。假设数名以明优劣,一者数之始,十者数之终,颜回亚圣,故闻始知终,子贡识浅,故闻一才知二,以明己与回十分及二,是其悬殊也。”在邢昺看来,颜子能闻始以知终,接受知识更加全面,而子贡“闻一才知二”,故不及颜子。邢昺的解释没有停留于“二”与“十”的数量多少,而提出“闻一知十”是能够“闻始知终”,因而更能体现颜回之德。这样的解释摆脱了仅从数量多少而作的评价。朱熹于《四书章句集注》中亦沿袭此观点,认为“颜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子贡推测而知,因此而识彼”,同时,在朱熹所引胡氏的解释中,提出“闻一知十,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闻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综合来看,颜子乃上知之资,故能“始而见终”;而子贡之资虽为中人以上,但仍然只能“因此识彼”,无法做到颜回那样融会贯通。以上解释虽然希望摆脱从数量的多少去理解颜回之德,但仍然是在道问学的学识层面赞美颜回资质聪颖。而在思想上与朱熹对立的陆九渊,则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子贡回答孔子“赐也闻一以知二”,陆九渊尖锐地批评说“此又是白著了夫子气力,故夫子复语之曰‘弗如也。’”与以往赞美颜子之才智并肯定子贡之谦逊的观点不同,陆九渊从自己的心学立场出发,认为子贡不如颜子,不是才智上的差距,而是在为学的根本指向上有所偏差,故孔子的批评就是因为子贡“白着了夫子气力”,未能领会孔子之学的根本精神。王阳明对于本章有着与陆九渊相同的看法。“黄诚甫问‘汝与回也孰愈’章。先生曰:‘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启之。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叹惜之,非许之也。’”王阳明亦认为,无论子贡所说的“闻一知十”还是“闻一知二”,都不过是“闻见上用功’,“只在知见上”,停留于道问学的知识层面。而颜子作为孔门四科德行之首,是“在心地上用功”,这才是孔子之学的根本,因而孔子感叹子贡仍然差着一等。可见与朱熹等人从融会贯通的道问学角度解释“闻一知十”不同,陆王则是在尊德性的立场上,从根本上否定了子贡知性论的为学指向。这样的解释蕴含了丰富的思想。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