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致以普通照会,通报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今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我可以负责任地向大家证实,今年7月和10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在此期间,中国航天员正在空间站内执行任务。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采取了紧急避碰措施。”赵立坚说。
UNOOSA官网截图
照会显示,今年7月和10月间,美国星链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后者被迫实施机动紧急避碰。
第一次紧急避碰:星链-1095卫星自2023年4月19日起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千米的轨道上。2023年5月16日至6月24日,该卫星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千米后,保持在该轨道高度运行。7月1日,该卫星与中国空间站间出现近距离接近事件。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于7月1日晚主动采取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
第二次紧急避碰:2023年10月21日,星链-2305卫星与中国空间站发生近距离接近事件。鉴于该卫星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存在与空间站碰撞风险。为确保在轨航天员安全,中国空间站于当日再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
在星链计划刚提出时,马斯克的大群拥趸欢呼“自由上网的时代开始了”,但等到2023年首颗星链卫星升空后,越来越多的不妙迹象开始涌现。
星链卫星在天文观察照片上留下的轨迹让天文学家抓狂
首先是天文学家的“狂怒”,因为成群的星链卫星穿过夜空,导致需要长时间曝光的天文观测受到极大影响,它们的轨迹在照片上出现的亮点或横杠,可能会使多年的学术研究功亏一篑。
星链实质上是一场“太空圈地”运动
星链属于网红企业家马斯克牵头开发的项目,号称旨在为全球网民提供上网服务,曾引发部分无知网民的热捧。
但其种种迹象表明,他的口号似乎就是个不可能实现的噱头,其真正目的恐怕另有他求。
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星链计划实质上是一场“太空圈地”运动。
根据马斯克的规划,他后续还将发射3万颗卫星,分布在340公里、550公里、1150公里三种不同高度的轨道上,几乎“包围整个地球”。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定,虽然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是全人类共有的资源,但获取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主要通过“先登先占”和“先协调,后使用”等原则。星链计划包括的卫星总数多达4.2万颗,而人类历史上总共才向太空发射了9000个各种卫星和航天器,马斯克抢占轨道资源的野心不言而喻。
问题就来了,此前美俄卫星就已经发生过太空相撞事故,当在轨卫星数量以数十倍增加之后,各种危险靠近事故概率将极大增加。
更可怕的是,为了节省成本,星链卫星的服役时间有限,通常只有3-5年寿命,这意味着未来每年都将有数以百计的卫星退役。
另一方面,星链计划还存在着强大的军用潜力。
除了星链计划与五角大楼的紧密合作,还有专家提醒说,“星链”计划的潜在军事用途更为广大。
单个的星链卫星并不起眼,一旦全部4.2万颗卫星发射到位后,它就在近地轨道筑起一道屏障,其他国家的火箭要确定发射窗口,就要和SpaceX 公司商量和协调。
其次,以往每颗高轨卫星的成本动辄十亿美元,而且数量较少,例如美国GPS系统只有24颗卫星,一旦以大量动能卫星拦截弹对它们实施攻击,将瘫痪美国的全球导航定位和授时通信系统。
但是星链计划的卫星多达4.2万颗,能让动能拦截武器的优势不复存在。而且他国一旦硬杀伤击毁若干卫星,就会产生大量碎片,其影响让任何国家都难以接受。
此外,当前星链计划卫星上搭载的是通信设备,未来也可以搭载光学观测载荷,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光学监控分析,这必将大大提升美国对地面移动物体和太空目标的监控能力。
原标题:《马斯克星链撞向中国空间站 天宫“紧急避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