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春天”这个主题可体现科学、语言、健康等领域的教育与发展价值。因此,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可围绕促进幼儿“萌发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初步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目标展开,以引导幼儿“通过认识大自然里生命的孕育、生长等感知生命的奇妙”。这样,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生态意义的主题活动即可生成。
(三)分解主题及核心目标
分解主题有两种视角,一种是因素分析视角,一种是学科或领域分析视角。由于后者容易打破主题的完整性和综合性,使原本整合的活动还原为单一的学科或领域活动,〔3〕因此宜通过因素分析来分解主题。主题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以促进幼儿在已有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4〕
分解主题的核心目标,应遵循“因素主导,发展为要”的原则,即:分析主题所包含的基本因素,按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发展水平对这些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将主题的核心目标分解为相应的子主题与子目标。子主题的表述应开放,以避免限制具体活动的设计,要处理好各子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保证主题结构的完整性。
以中班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妈妈”为例。这个主题包含的基本因素有感受被爱、感恩母爱、学习付出、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等等。“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5〕为此,蜜桃成人网站入口在设计该主题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这一基本因素,即从与妈妈的交往中,学习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懂得怎样去爱一个人。
而“发展爱的情感、了解所爱的对象、表达自己的爱、付出爱的行动”是人与人之间任何类型的“关爱”都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因此,蜜桃成人网站入口将该主题分解为:子主题一“了解我的妈妈”,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妈妈的职业、喜好等,从而加深爱妈妈的情感;子主题二“我来爱妈妈”,让幼儿在了解妈妈的基础上,尝试付出爱的行动,学习表达自己的爱。子主题一为子主题二提供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情感支持,子主题二则为培养幼儿“知行合一”的品质提供了可能。
(四)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等理念的引领下,幼儿园课程已由原来的教师预设向师幼共同建构发展,教学活动方案也由原来的“严谨设计、严格执行”向“弹性设计、灵活执行”发展(钱亚军,2003)。设计课程园本化背景下的主题活动时,也同样不宜对具体的教学形式、教学流程等作出严格规定,而是要为教师留出灵活开展活动的空间。
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领域为基础,主题为主干”的原则,即充分整合各领域的活动资源,以主题及核心目标和子主题子目标为主线进行设计。各领域的活动都要切实服务于主题,且各领域活动之间互相渗透,以帮助幼儿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增强活动方案的可操作性,教师应尽可能从园所和社区的现有资源出发设计活动,以期为活动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以大班主题活动“旋转的陀螺”为例。该主题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幼儿感知并探究陀螺旋转的科学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蜜桃成人网站入口起初设想将该主题分为三个子主题:一是“认识陀螺”,旨在引导幼儿认识陀螺的类型、形态结构,探究其旋转规律;二是“陀螺在我身边”,旨在引导幼儿了解陀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是“制作陀螺”,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制作陀螺巩固和提升前期经验。但进一步的分析后蜜桃成人网站入口发现,该方案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偏向于科学和艺术领域,其他领域较少涉及;二是对陀螺的旋转特性及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探究不够深入。经过反思,教师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融入了社会、语言等领域的教育教学内容(详见下图)。
大班主题活动:旋转的陀螺
在“陀螺的奥秘”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教学视频以及地球仪、陀螺演示仪等教具,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陀螺的旋转特性。在“机械设计中的陀螺” 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沙盘、冲击钻等器材以及“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片段”等教学视频,以引导幼儿了解陀螺在机械设计中的种种用途,从而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陀螺的特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舞蹈中的陀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片段”“朝鲜儿童开挂舞蹈”等教学视频,以引导幼儿欣赏陀螺优美的旋转身姿,并鼓励幼儿学一学、做一做,感受陀螺旋转。在“音乐中的陀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管弦乐《即兴曲:陀螺》,以引导幼儿感受陀螺的音乐之美,并通过乐曲创作背景的介绍,引导幼儿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从修改后的活动设计看,各领域的活动内容被整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幼儿感受陀螺特性及其实际用途的形式更加丰富。
二、园本化的主题活动实施
园本化的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