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军团(英语:Roman legion,源自拉丁语:legio,意为军阶)为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时期的正规军队,以其高效的适应性及机动性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
图拉真柱的罗马军团浮雕印按照古罗马传统,一旦有战争爆发,执政官就需要担负起从合格的公民中临时征集起一支军队的职责。而后,两名执政官中的一个,就需要率领这支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军队开赴战场。
直到前2世纪的最后几年,除了少数特别情况外,罗马大体上仍然在实行这种传统的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度,所有的士兵都必须符合:必须达到户口调查[注 1]的第15等级或以上。至少拥有3,000塞斯特尔提乌斯[注 2]的财产。能够自行购置所属兵种等级对应的武器装备等严格条件。
自盖乌斯·马略当选前107年的执政官后,对罗马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罗马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改革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但同时也使军队性质逐渐发生变化,为日后的军阀出现以及军事独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马略一就任,就立即着手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他一反旧制,对已经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做法进行变更,并把之前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就已经出现的一些临时性的,但却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从法律上予以固定。
这些措施包括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马略放弃了早就难以为继的财产资格限制,规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条件的罗马公民,包括无财产者都可以应募入伍。这样就解决了困扰罗马多年的因符合服役资格者不足而导致的兵源匮乏问题。而且也延长服役年限,明确军饷报酬,军队能够进行长期的正规训练,有利于战斗力的提高。马略规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士兵退伍后,还能在被征服地区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或一次性退休金,大多士兵会选择后者,因为大多分得的土地是比较荒凉远无人烟的地方。然后在改编罗马军团编制,战斗队形则变得更加多样,作战的灵活性和指挥效能得到加强,统一武器装备规格、样式,而便于军队补给。
士兵来源罗马公民握有土地,役龄在二十七岁至六十五岁,应执政之征召而入伍。这种征召称“克拉西斯”(classis),最后演变为“阶级”(class)。第一种征召令是下达给有能力购置全套金属盔甲的人,有的可买两匹马成为重骑兵,其他种征召令给予较贫穷的人。[1]
士兵的类型少年兵(英语:Velites)(拉丁语:Velites):缺乏训练,组成轻步兵。装备普通标枪和投镖,还配有一个小圆盾。青年兵(拉丁文:Hastati):有一定的战斗经验,组成军团的第一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方盾。壮年兵(拉丁文:Principie):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为军队的核心,组成军团的第二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方盾。成年兵(拉丁文:Triarii):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通常构成军队的后备队。组成军团的第三横列。装备一支十二英尺的长矛和一个方盾。 少年兵 Velites 青年兵 Hastati/壮年兵 Principes 成年兵 Triarii 骑兵 Equites武器配备短剑:近距离武器。长约两英尺,宽约两英寸。剑头尖利,适合刺杀和劈刺。剑柄用木、骨、象牙或金属制成。这种短剑起初被称为“西班牙短剑”,是大西庇阿从西班牙引进的武器。方盾:长方形凸面体,高约四英尺,宽约两英尺。木制,蒙有兽皮,并用窄条金属加固。重标枪:远距离武器。最大投射距离约为六十英尺。前端为四点五英尺的金属长杆,附有一个铁枪尖。后端为四点五英尺的木制长杆,上面绕有一根绳索,在投射的瞬间拉动绳索,使标枪旋转前进,可刺破盾牌或盔甲。前后两端通常用两个销钉固定。标枪最大的特点就是锐利细弱,不论在杀伤敌人或击中地面之后,枪头都会弯曲变形而失去攻击性,可防止敌人捡起后再投掷回来,且若击中敌人的盾牌后,枪头那容易弯曲变形且带倒钩的设计让敌人难以拔下,长柄的标枪若不拔下会让盾牌难以操作,使敌人放弃盾牌而失去重要的防护力。短剑 Gladius匕首 Pugio盾 Scutum标枪 Pilum矛 Hasta前期罗马军团的编制前期罗马军团的阵列。少年兵(Velites)在队伍前方担任散兵。青年兵(Hastati)位于第一列,壮年兵(Principes)位于第二列,成年兵(Triarii)位于最后。每一列分为10个中队(manipulus)。骑兵则配置于两翼。八个同级的士兵组成一个小组,由一名十夫长指挥。十个小组组成一个百人队,由一名百夫长指挥。由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小队,一个百人队实际为60-80人。一个小队通常有120-160人,若为成年兵小队,则只包含一个百人队。一个少年兵小队,一个青年兵小队,一个壮年兵小队加上一个成年兵小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450-570人。包含大约120-160名少年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壮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时含有一队30人的骑兵,由一个较高级的百夫长指挥。十个大队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由8000——10000人组成。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两者的建制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600人。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附属军团共同构成了执政官统帅的集团军,由一名执政官指挥。前期罗马军团“三线对列”闻名天下的罗马队列其基本单位为小队,每个小队构成一组。将它与希腊方阵混为一谈是种极为普遍的误解。
每横列20人,纵6人。两人之间间隔1.8-2米。横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30米间隔。各小队交错排列。
整个队列通常由三个横列组成。
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
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
成年兵组成的第三横列。
军团战术采用三队列法。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20码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第一横队的士兵开始冲锋,前两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6-7列士兵投掷标枪。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第一横列后撤休息。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
成年兵为军团的后备队。一般当青年兵和壮年兵两次攻击都无法击退敌人时,成年兵才投入战斗。此时少年兵和壮年兵在成年兵长矛阵的掩护下进行重组,随后同老兵一起加入战斗。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来说前两轮攻击已经足以击溃敌人了。
当时典型的布阵方式标枪兵在发起最初的标枪攻击后,退回第一线的青年兵方阵之后,由后者发起第一波攻击标枪兵发动初始攻击后,罗马军团队形变化主条目:马略改革马略改革后,一个满编的罗马军团定员6000人,分为10个连队,其中第一连队有800人,其余9个连队每队480人,以及少量骑兵。罗马军团还拥有大量辅助军团协助作战,他们由没有罗马公民权但有拉丁公民权的民众组成。
士兵的来源罗马军团的士兵来源于“罗马人”,也就是一定要拥有罗马公民权才能被允许加入罗马军团。这些罗马人主要包括了农村里的村夫和城市里的贫民,其中有些人可能除了公民权以外一无所有。罗马公民需要在军队里服役16年,随后作为老兵再延期服役4年。到罗马帝国后期,这个期限分别延长至20年和5年。延期服役的士兵在军队里享有一些优惠,并且有可能当上掌旗官。
罗马军团(以及辅助军团)的招募方式分为两种,募兵和征兵。募兵是指公民自愿报名入伍,和现代美利坚合众国武装力量的士兵来源比较类似。由于种种原因,罗马军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靠募兵就能招收到足够的士兵。征兵是在募兵以后仍招收不到足够士兵时才使用的手段,强迫某些罗马公民入伍,如不接受将会导致法律制裁。由于募兵一般都能满足兵员需求,征兵情况就很少发生了;而且使用这种强迫式的手法会使罗马公民感到非常不满,实际上的这种情景就更少了。但是辅助军团的士兵来源就不那么“怀柔”了。共和末期,强行征兵的情况时有发生。
辅助军团的士兵由行省居民(未获得罗马公民权的行省住民)组成,许多本来是行省居民,而由于加入了辅助军团而得到罗马公民权的罗马人,他们的后代在很多时候会考虑加入父辈曾经服役过的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的士兵在退伍后将会得到一片土地或者一笔不菲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