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衲不老
这篇文章,写写我所了解的茶中异类——“碎银子”。
这一次,我用尽量简洁、直观、条理清楚的方式来写,以便节省各位值友的宝贵时间。
如有地方不明或不理解,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一、普洱茶中的“碎银子”究竟是什么
但凡喝普洱茶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听说过“碎银子”,也有很多人喝过甚至“非常喜欢”喝碎银子。
“碎银子”是一个商业概念,并非普洱茶行业中的专业用语,也有人称之为“茶化石”。
“碎银子”最早源自于熟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老茶头”,经过再加工处理,被夸张美化成“高端熟茶”、“老茶头中的精华”等,甚至言碎银子必称“古树春茶”,这属于睁眼说瞎话。
市场上流通的“碎银子”跟“老茶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后者是茶,前者只是“茶风味工业制品”。某度百科“碎银子”词条中说“碎银子是一种高品质的普洱茶古树熟茶,是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等等说法更是相关生产企业自己编撰的无稽之谈。
至于被很多“碎银子爱好者”挂在嘴边的“宁喝一两碎银子,不喝十斤普洱茶”或者“未曾品过茶化石,怎敢轻言懂普洱”之类的无稽之谈,更是被无良茶商恶意洗脑成功后的畸形认知。
市场上少量一部分碎银子产品确实是用老茶头为基础原料,经过再次深加工制成,可以看作是深加工过的、特别形式的普洱熟茶,这类产品一般价格比较高。
另一部分碎银子是完全通过各种添加剂、缓凝剂和明胶粘合剂,加上其他诸如“茶粉”“茶灰”“茶末”或者“茶渣”等低劣原料经机器压制打磨而成,这类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也是市场流通的绝对主流。
碎银子的生产工艺流程对外是严格保密的。
曾有茶行业资深专家想去生产碎银子的厂家参观学习,经过多方联系最终也不得其门而入。
另有相关从业者表示,即便是碎银子的授权经销商,也不被允许进入生产厂区参观。
后来,上面这位专家通过在行业内的人脉资源多方打听,终于在一位在勐海开茶厂的老板处获悉了一些信息。
该茶厂老板说,在多年前就有一班做化工原料的推销员活跃在茶区各个生产厂之间,向他们推销各样化工原料,美其名曰茶叶添加剂、辅助剂,其中也包括有“缓凝剂”和明胶。并主动告诉该老板“这类东西销量很大,是生产碎银子的关键材料”。
这些推销员曾多次向这位老板推销这些原料,并说“现在碎银子这么火,你们厂不生产吗?”
关于碎银子的加工工艺,有业内人士称,有部分厂是通过饲料颗粒设备,把熟普洱茶加上糯米草打碎后压制,再人为敲碎成小颗粒状,然后打磨抛光,并赋予其独特的故事背书。
市场上大部分碎银子堪称无奇不有。
想要什么香味就可以有什么香味,例如糯米香碎银子就是采用云南当地的一种叫“糯米香叶”的草本植物加工而成(或直接使用糯米香精),如枣香、茉莉花香、桂花香等,无非就是用不同的香精香料而已,每个厂家加工的手法大同小异。市面上售卖的“碎银子”产品,没有专属的国家强制标准,有的标注普洱茶国标GB/T 22111,有的采用“调味茶”国标GH/T 1247,或者采用企业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
在普洱茶厂老板的圈子里打听一下就会知道,跟风生产碎银子的老板很多都是“跨行过来”的新面孔。
用一些普洱茶厂老板的话来讲:他们本来就不是这行当吃饭的,无须顾虑什么声誉影响,一行干趴下了转行就行了!(火爆各个直播平台的普洱茶带货主播:这个我熟!)
所以现在流行一句话:干掉一个行业的往往是外行。
从商业运作上说,碎银子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从茶行业健康发展来说,碎银子迟早要被钉上耻辱柱。
二、“碎银子”发展简史
2013年左右,云南知名茶企“龙某号”第一次在产品包装上使用了“碎银子”一词,并在括号里备注是“精品老茶头”,从此,市场上开始掀起一股碎银子热潮。
随后,涌现出众多“跟随者”厂家都开始推出碎银子产品,并被包装成“高端普洱茶”的象征,更被赋予(编造)了很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
最离谱的传说,就是被塑造成古代茶马古道上被用来代替银两交易使用,蒙骗了无数不了解普洱茶历史的人。
当时,市场上碎银子的零售价格高达1800一斤,喝上碎银子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非常高大上。
更有很多生产销售碎银子的不良商家,刻意吹嘘“碎银子”是熟茶中的精华,具有各种神奇保健功能等说辞,蒙骗大量老年茶客购买,市场火爆的那几年,碎银子和小青柑同时被塑造为逢年过节送给老年人的高端茶礼。
除了“碎银子”之外,一些商家还将这种产品叫做“茶化石”、“金不换”、“金砂”等各种奇奇怪怪的名称,但无不包装成高级、稀缺、神奇的高档熟茶产品。
因为缺乏相关生产标准和监管,一些不法黑心厂商使用香精、色素、甜蜜素、明胶等添加剂制作碎银子,被业内称作是“三精茶”的升级版。
有了香精、香料、色素、明胶,还需要一种像茶一样的东西作为媒介,来展现给消费者。
西双版纳有一种叫做“糯米香”的草本植物就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即节省了香料,也可以作为承味媒介,但是有一个缺陷:加工需要人工成本。
如果用茶渣/茶灰/茶末来制作,那么成本就更低了。
首先茶渣/茶灰/茶渣的价钱低到不敢想象,并存量大易寻找,不需要加工,那就省事多了,直接加胶粘合压制即可。
这样,相信各位大聪明们也就明白绝大多数的碎银子为啥泡不开了。
另外还有一种被叫做“茶化石”的普洱茶相关产品,曾被称作“茶炭茶”,是传统“普洱茶膏”的升级版,用茶叶熬制而成,价格奇高,据说饮用后对三高人群有明显改善作用,在20世纪刚开始的那几年曾经一度小范围流行。
2017年龙某号申请了关于碎银子外形以及制作工艺的专利(专利号为:CN108419852A),按其专利材料上的解释,他们的碎银子就是在老茶头的基础上打孔,加入新科技生产出来的“老茶头”。
但经专业人士审评,其“糯米香碎银子”的口感、香气、滋味只有糯米香气,却没有一点茶味,这和正常的普洱茶应有的口感、香气、滋味大相径庭。
故这种新专利,似乎并不符合普洱茶的审评标准。
2017年起,便有一些专业人士或侠肝义胆的茶友开始在网上陆续发文,揭露碎银子的各种黑幕,并强烈呼吁大众不要消费碎银子。
这些反对碎银子的文章却引来利益相关者们更加大手笔的洗白公关,包括但不限于:美化某度词条,发布海量洗白软文、提高经销者利润空间拉。